持续发力中国市场,Soitec宣布中国市场发展新战略
环境质量改善速度之快前所未有。
会上,环保部部长李干杰明确指出,危险废物处理能力真正发挥作用的只是四分之一左右,建了不少,没有真正用起来。众所周知,与其他污染物相比,危险废物处置费用偏高,这也是不少企业逃避环境监管、非法转移、倾倒危险废物的直接驱动力。
据业内透露,全国范围内,只有京津冀地区缺口较小,即使是其他发达地区,都同样存在不小的处理缺口。由于治理的迫切性、政策的大力扶持及行业高利润的诱惑下,危废处理市场的前景被广泛看好。优化配置,加快处理处置能力建设。在我国经济社会突飞猛进的当前,环境问题复杂多变,已经成为生态文明建设持推进的短板,而固体废物中的危险废物则是短板中的短板,正对大气、水、土壤等产生着不容小觑的负面影响由于区域经济发达,危险废物产生量巨大,我国东部沿海及发达地区集中了大部分具有危废处理潜质的企业。
如何破题?我们认为,亟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构建新型的共生共赢关系,通过多种合作方式,形成产业内部的优势互补,体现公平、有效、协同,补齐集中度低、互补度低、规模小、技术水平不高等短板,为企业创造更加优渥的生存土壤和成长环境。由于治理的迫切性、政策的大力扶持及行业高利润的诱惑下,危废处理市场的前景被广泛看好。从十八大到十九大,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深化。
从工业环保市场的构成来看,主要囊括工业大气(脱硫脱硝除尘、VOCs)、工业水处理、工业固废(普通工业固废、危废、工业污泥)、工业节能及能源服务、工业监测领域等,一旦上述领域全面爆发,工业环保的市场规模不下10000亿。《中国土壤修复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土壤修复市场空间高达4.6万亿,未来规模将进一步扩大,甚至达到10万亿级别。二是《农用地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也将于11月施行。新时期新常态下,环保产业新国民经济支柱也从最初的愿景一步步走向现实。
工业环保一直以来,工业生产都是生态环境的主要污染源之一。产业规模扩张,产业结构优化调整,都让环境服务领域显示出相当可观的未来发展潜力。
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会长赵笠钧表示,基于煤化工、能源化工水处理市场,以及行业周期波动、政策叠加等因素,工业治理市场新一轮启动基本确定。环境监测工业环保市场大门敞开,环境监测的市场需求越来越旺盛,社会资本纷纷流入环境监测领域,使得该领域迅速升温。无论是打赢蓝天保卫战还是关注山水林田湖草,都昭示着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我国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心和信心。环保产业的未来前景,轮廓依然再明显不过。
尤其是进入十二五后期,环保产业的崛起带动了环境服务业的兴盛,使其成为一片崭新的蓝海。未来五年,环保产业的火热势必有增无减,但有哪些细分领域将率先脱颖而出,带领行业走向更广更深更光明的未来?未来五年,环保产业四大细分领域将率先崛起2012年,十八大报告首次专章论述生态文明,首次提出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和建设美丽中国。基于近段时期的行业与市场反馈,在未来五年内,环保产业的高增长、高爆发将持续稳定地维持。因此,环境服务业的春天来了成为环保行业内的一句响亮口号。
土壤修复对于土壤修复市场的爆发,业内的判断根据源于近期三则利好消息。随着环保风暴吹拂,环评制度向排污许可制度转变,外加市政环保市场接近饱和,工业环保市场出现启动的迹象。
据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预测,2020年环境监测行业市场规模有望突破800亿元,五年复合增速约为20%左右。桑德集团董事长文一波分析认为,在监管趋严、产业规模大扩容、资本驱动等多重因素下,环境服务业进入了新阶段,他预计到十三五末市场规模将增长至2.3万亿元。
十二五期间国控监测网体系已经基本搭建完成,进入十三五时期,涉及环境监测的政策扶持力度有增无减:环保法、水十条、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三大十条继续落地、严打监测数据造假等为了彻底排查拆除改建燃煤散烧设施设备,河南督促各地政府以网格化监管为抓手深入开展排查拆改,全省共排查取缔燃煤散烧设施设备35336个,其中茶浴锅炉3837个、燃煤大灶10760个、经营性小煤炉20739个。同时,为保证洁净型煤供应网络覆盖所有乡村,有效满足广大居民生活取暖需求,河南全省累计建成洁净型煤生产仓储供应中心217个、配送中心1568个。为了彻底取缔整治散煤销售点,河南省散烧办组织开展回头看专项行动,开展横到边、纵到底的细致排查,共取缔非法散煤销售点952户,关闭改造登记在册的散煤销售点2316家。新华社郑州10月25日电,供暖季临近,河南严打制售、使用散煤行为,努力确保全省零散煤。并大力推进电代煤、气代煤双替代工程,保障群众冬季取暖。
为强化监管执法,严厉打击违法生产销售劣质散煤行为,全省共立案查处涉散煤违法案件68起。河南自2016年10月开始实施燃煤散烧管控,截至目前,治理重点任务已经基本完成,效果初显,而动态监管仍在继续
一是提供了很好的导向,在能耗、排污、清洁生产等方面做得好的企业有奖励,奖罚分明。查询公开信息发现,2016年11月16日,四川省就启动了当年冬季第一个区域黄色预警。
对绿色环保企业的优惠政策(比如环评审批绿色通道)可以促使那些高污染企业主动治污,从而倒逼产业产品结构的转型升级,倒逼企业推进技术进步,寻求创新驱动。吉林将开展固定污染源达标排放、燃煤小锅炉清零、重点行业错峰生产、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重污染天气应对等5个专项行动。
一个地方的污染物排放主要来自于资源能源消耗、污染物排放多的企业,限制这类企业直接达到了治污减排的效果三是能倒逼产业升级转型。冬季采暖期,对重污染工业企业实行错峰生产管控。地方创新大气治污制度在采暖期和重污染天气期间,如何来划定停限产范围,不同地方有不同的方案。全国工商联环境服务业商会首席环境政策专家骆建华评价称,该制度把环保而非传统的金融、土地等作为调控手段,这一尝试将来可能形成一种机制。
城市方面,除28个运输通道城市,河北张家口、山西吕梁、山东枣庄、辽宁大连、甘肃兰州、江苏徐州等市也发布了行动方案。吉林四川加入攻坚战秋冬季蓝天保卫战覆盖范围已达8省34市。
其中,所有水泥熟料生产线实施错峰生产,2017年11月到2018年2月期间错峰生产天数不少于50天。《吉林省2017年秋冬季大气污染治理百日攻坚行动方案》提出,2017年全省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均浓度控制在70微克每立方米以下,其中,2017年10-12月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均浓度控制在90微克每立方米以下,较2013年同期下降7.2%以上。
夏季高温天气,对涉挥发性有机物排放工业企业、市政喷涂作业、汽油装卸作业等实行高温时段错时生产。据悉,未来河南或将绿色环保调度制度从工业企业逐步推广到其他行业企业。
《四川省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下称《四川方案》)提出,今年10月至明年3月期间,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有效减少重污染天气发生频率,减轻污染程度,确保蓝天天数多于去年同期,持续雾霾天数少于去年同期。除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6个省(直辖市)外,吉林、四川等省份加入到秋冬大气污染治理攻坚战。今年9月28日,环保部召开部分省份冬季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座谈会,辽宁、吉林、黑龙江、四川、陕西省政府有关负责人就介绍了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准备情况。对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表示,四川近几年工业化、城镇化推进比较快,项目上得比较多,四川盆地又不利于大气污染扩散,大气污染治理同样面临比较大的压力。
而河南则摒弃这种一刀切的方式,实行绿色环保单位优先生产、高污染单位限制生产的差别化制度。《四川方案》要求,以成都平原、川南、川东北地区为重点,实施10大攻坚任务。
而那些未达到该水平的企业则被限制生产。重污染天气期间,采取停产或限产等方式实现应急减排,鼓励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实施错峰生产。
据了解,尽管张家口、兰州等地的限产措施中也暗含高排放企业限产的思路,不过像河南这样专门出台政策来差别化管控大气污染物排放,还属全国首创。此外,河南省政府近期公开《河南省绿色环保调度制度(试行)》,在冬季采暖期,依据大气污染物排放单位的能耗水平、污染物排放水平和清洁生产水平等,对影响大气环境质量程度较大的大气污染物排放单位进行区别管控,摒弃限产停产一刀切。
「小礼物走一走?雪碧可乐来一罐!」
还没有人赞赏,支持一下吧
哇~真是太棒了